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

高中物理秒杀二级结论-《高中物理手册》第三版上市!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2、“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3、“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4、“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2、惯性

1.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惯性的利用: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利用自身的惯性在空中继续前进;拍打衣服,清除衣服上的灰尘;甩掉手上的水珠。

3.惯性的危害:汽车刹车后不能立即停下来,酿成交通事故;快速行驶的汽车发生碰撞,车里的乘客如果没有系安全带,会与车身撞击,严重时可能把挡风玻璃撞碎,飞出车外;走路时不小心,可能会被台阶绊倒。

3、二力平衡

1.平衡力: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是平衡力。(通过物体所处状态,判断受力是否平衡)
2.平衡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判断力的大小、方向。

(1)甲图中钩码静止,受到平衡力,即:钩码的重力G,等于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F,拉力F的方向和重力的方向相反。

(2)图乙中放在桌面上的篮球,受到重力和桌面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人和伞的总重G等于阻力f,阻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4、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

(1)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 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相对”是指相对于接触的物体。
(3)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静摩擦力:

(1)概念:物体在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接触面阻碍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2)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但与运动方向可以相反(阻力)也可以相同(动力),还可以成任意角度。
(3)判断静摩擦力大小的方法:静摩擦力可以在0到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变化,其大小由外界条件决定,因此它是被动力。

3.滚动摩擦: 是指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例如滚动轴承中的滚珠在轴承内滚动时的摩擦。车轮在地面滚动时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

4.摩擦的利用与防止:

(1)增大有益摩擦: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2)减小有害摩擦: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气垫导轨,磁悬浮。

5、力和运动

1.合力: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平衡力的合力为零。
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即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方向相同。即
3.力与运动的关系:
(1)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 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 运动状态改变(运动快慢或方向改变)。

6、压力

1.定义: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产生原因:由于物体相互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

3.方向:垂直于受力面,指向被压物体。

7、压强

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

3.公式:   

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

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

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1Pa=lN/m2

其物理意义是:l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8、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的大小 :

(1)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2)公式:

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

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

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

3.液体压强的几个概念:

(1)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PS
(3)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4)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F/S

4.液体重力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的比较:

(1)敞口容器中图甲所示。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求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再根据压强公式 F=PS的变形 ,求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G液>F 。

(2)形状规则的容器图乙所示,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求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再根据压强公式的变形 F=PS,求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G液=F 。

(3)收口的容器图丙所示,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求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再根据压强公式的变形F=PS ,求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G液<F 。

5.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1)原理:连通器里装的是相同的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2)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闸、下水道的弯管。

9、大气压强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证明大气压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

3.大气压的测量:

(1)托里拆利实验: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测出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76cm。

(2)气压计测量法:

   ①气压计: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做气压计。
②常见的气压计: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水银气压计是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的旁边立一个与玻璃管平行的刻度尺,当外界大气压变化时,从刻度尺上直接读出管内水银柱的高度。
水银气压计的测量结果较准确,但携带不方便。
实际应用中经常使用金属盒气压计,也叫无液气压计,它的主要部分是一个被抽成真空的,表面是波纹状的金属盒,用弹性钢片向外拉着金属盒,弹性钢片与指针相连。当外界大气压发生变化时,金属盒的凸凹程度就发生变化,通过弹性钢片带动指针转动,指示大气压的数值。
金属盒气压计携带方便,但测量结果不够准确。

4.影响大气压的因素:

(1)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由于越向高空,空气越稀薄,空气的密度越小,所以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由于大气层密度变化是不均匀的,因此压强随高度的变化也是不均匀的。在海拔3000m以内,每升高10m,大气压约减小100Pa。
(2)天气、气候影响大气压:一般来说冬天的气压比夏天高,晴天的气压比阴雨天的高。温度升高、气压也升高,大气越潮湿,气压越低。

5.大气压的应用:抽水机、离心式水泵等。

 10、流体压强和流速

1.流体:气体和液体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体。
2.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3.机翼升力产生原因:上下表面的压强差。

11、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就叫浮力。
2.施力物体: 液体或气体。
3.方向:竖直向上。

4.产生原因: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11、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公式:  

12、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的浮沉条件:浸没在水中的物体的浮沉决定于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

2.浮力的应用

(1)轮船、气球、飞艇的浮沉原理——调节重力、浮力的关系:
①要使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做成的物体浮于水面可采用“空心”办法,增大体积从而增大浮力,使物体浮于水面,用钢铁做成轮船,就是根据这一道理。
②潜水艇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潜。当F>G时,潜水艇上浮;当水箱中充水时,自身重力增大,增大到F=G时,可悬浮于某一位置航行;水箱中再充水,至F<G时,则潜水艇下沉。
③利用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通过改变气囊里气体的质量来改变自身的体积,从而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来实现升降,气球和飞艇就是利用空气浮力升空的。
(2)密度计的原理及用途:
密度计是用来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它根据漂浮时的受力平衡及阿基米德原理而制成的,密度计在待测液体里呈漂浮状态,所受浮力大小不变,都等于它的重力,根据浮力公式,
F=GgV,液体密度较大的时候,密度计露出部分多,反之就少,所以密度计上的刻度数是上面较小而下面较大,密度计上的数值表示待测液体密度是水密度的倍数。如“0.8,”表示该液体密度是0.8×103kg/m3

13.计算浮力的方法:

(1)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F=F向上-F向下,一般用于已知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且形状规则的物体。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G排液gV,这个公式对任何受到浮力的物体都适用。

(3)称重法:F=G-F,将挂在弹簧秤下的物体浸在液体中,静止时,物体受到重力,浮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这三个力平衡。

(4)根据漂浮、悬浮条件:F=G物,这个公式只适用于计算漂浮或悬浮物体的浮力。

14、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物体受力,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此情况叫“劳而无功”。
(2)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但在此运动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如物体因惯性而运动)。此情况叫“不劳无功”。
(3)物体既受到力,又通过一段距离,但两者方向互相垂直(如起重机吊起货物在空中沿水平方向移动)。此情况叫“垂直无功”。

3.功的计算:
(1)公式:一般式 W=Fs ;常用式 W=Gh(克服重力做功)或W=fs(克服摩擦阻力做功)。
(2)单位:焦耳(J)
4.注意事项:
(1)F与s的方向应在同一直线上(初中要求)(比如一个人提着一重物G,从山脚顺着“之”字形的山路爬到山顶,此时人克服重力做功所移动的距离并不是山路的长,而是从山脚到山顶的高)
(2)做功的多少,由W=Fs决定,而与物体的运动形式无关.

15、功率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3.计算式: P=W/t, P 表示功率,W 表示功,t 表示时间,使用公式计算功率时,必须注意W 和t的对应关系。W 为在t时间内所做的功,而t为做W 这么多的功所用的时间。

4.推导式: ,式中F为做功的力而v为速度。

5.单位:瓦(W)

 16、动能和势能

1.能量(能):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简称能。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3.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1)让同一个钢球A,分别从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

实验表明,钢球从高处滚下,高度h越高,钢球运动到水平面时越快,木块B被撞得越远。所以,质量相同时,钢球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改变钢球的质量,让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

实验表明,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钢球将木块B撞得越远。所以钢球的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结论: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4.势能:

(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例如:举高的铅球,落地时能将地面砸个坑;举高的夯落下时能把木桩打入地里。
(2)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质量、高度

(3)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4)影响弹性势能的因素:弹性形变

17、动能和势能

1.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1)滚摆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滚摆由上向下运动时,高度降低,速度加快,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向上运动时,高度升高,速度减慢,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2)蹦床上的运动员从高处下落、接触蹦床、弹起的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当运动员接触蹦床后,床面发生弹性形变,运动员的动能转化成蹦床的弹性势能,运动员被弹起的过程中,蹦床的弹性势能转化为运动员的动能;运动员上升的过程中,动能转化成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3.机械能守恒: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尽管动能、势能的大小会变化,但机械能的总和不变,或者说机械能守恒。

18、杠杆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是杠杆。杠杆的五要素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杠杆可以是直的硬棒,如撬棒等;也可以是弯的,如羊角锤。

2.力臂的画法:

(1)明确支点,用O表示

(2)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

(3)过支点O作该力的作用线的垂线

(4)用两头带箭头的线段标示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写上相应的字母L1(或L2)

3.杠杆的平衡:杠杆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

19、滑轮及滑轮组

1.定滑轮:如下图甲所示,我们可把一条直径看成杠杆,圆心就是杠杆的支点,因此,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定滑轮的特点是它的转轴(支点)不随货物上下移动。

2.动滑轮:如下图乙所示,特点是它的转动轴会随物体上下移动,它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它的转动轴是阻力作用点。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使用定滑轮虽然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给工作带来方便。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要多移动距离。

4.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起来的,既可省力又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费距离。我们可以在知道或算出滑轮组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的情况下组装滑轮组,可以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先确定绳子的一端是挂在动滑轮或定滑轮的钩上,再由里向外顺次绕线。

20、机械效率

1.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1. 公式为:

3.推导式:

(1)竖直方向匀速提升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忽略绳重和摩擦,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水平方向匀速拉物体时如图所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斜面的机械效率: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发表回复